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处原文(下半句揭示了人性,问世间多悲悯)
俗语反映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词语,其中包括所谓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俗语类型不一,形式各异,通俗易懂,往往富于形象色彩。
俗语在我们的生活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在民间流传的很多俗语,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理解,这些俗语能够对我们的人生见识进行提升,让我们准确的看到人生百态。
今天要说的就是民间俗语中的其中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俗语揭示了人性,问世间多悲悯!
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出自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喝过“墨水”四肢健全,却堂而皇之的讲着“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鲁迅先生的“怒其不争”,是斥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孔乙已身上所携带的愚昧与无知。
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可怜的人本身也是有着可恨的地方存在,也有一些是说,正是因为有这些可恨的地方,才成了一个可怜的人。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华妃娘娘。
因为可怜,终究做出了许多让人不齿的可恨之事,也或许是因为可恨,最终的解决也是分外可怜。要说她也没有什么错,只是自私的爱着自己所爱的人,不想与他人分享,但是这理由也不是她做出那些事情的借口。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需要我们去理智的区分什么是“真可怜”,什么是“假可怜”。
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这些我们主观意识上没有办法去避免的事情,当这些不可抗力影响到某个人的时候,这是“真可怜”。
我们可以对这些人报以同情、施以援手,亦或者袖手旁观,但请不要再对他们进行诋毁和污蔑。
反观那些因为主观意识上做了某些事情,导致结果发生自己没有办法承担的人,是“假可怜”,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适用这句话来进行描述。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人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保持清醒和理智。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就像我们刚才所说,华妃娘娘是因为私信,但是细问下来,也不过是个女子为这自己心爱的人所犯下的错,这种事情是不对的,所以这也是华妃娘娘的可悲之处。
所以这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也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这一类人之所以可恨是因为有些事情做得太过火,导致最后酿成了大错,但我们回想起他最初的原因,可能是有他不得不做的理由,所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为人处世还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想,这样说不定会有不太一样的结果。
俗语是古时候代代相传的,是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智慧,包含着无数人的祝福和爱意。这样的句子应该被后代所铭记,其中包含的精神更加要被学习。
不可否认的是俗语作为民间文化,在这片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认知,给大家带来了借鉴。当然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人类也在不断的进步,很多俗语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的俗语,更加流光溢彩。
“欲知大道,必先学史”,读史使人明智,了解历史可以增加我们的智慧。
至于要看什么书,才能收获到重多“金句”,收录了从古至今非常多俗语、名言的《增广贤文》,就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语句简练,通俗易懂。中心内容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大部分谚语、俗语、对联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智慧,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间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笔下能点旌旗军。
《增广贤文》从广义上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里面除了这一句之外,经典语录还有更多,比如: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这样的“金句”,文中还有很多,想要读到更多的话,建议大家还是自己读一读。
读《增广贤文》,真觉得字字精辟,句句经典,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可以读读,不仅能够增长见识,还能够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智慧。
《增广贤文》里面有很多对世态炎凉的描述。它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看似无情如穿肠毒药,实际上却是字字玑珠的真知灼见。
书里边的句子多数是对仗的、以对联形式出现的,文义也相对比较浅白,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又饱含哲理的话。
有些看似负能量,却饱含智慧的句子: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哪一句不是我们可以用血淋淋的现实验证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