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三国时期的战争,改变了历史走向
三国时期十大战争,这些战争改变了历史走向
184年,东汉爆发黄巾起义,从此中国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这一时期内,各路诸侯纷纷登场,演绎了一场场精彩战争。
1黄巾起义
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东汉政府号召各路力量参与镇压黄巾,从此各路豪强登上了历史舞台,董卓,曹操,孙坚,刘备等都参与了镇压叛乱。
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
后果:汉帝衰落,各方诸侯兴起
2讨伐董卓
黄巾之乱后,董卓接平乱带兵进入洛阳,挟持了皇帝。
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各路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初期联军曹操,孙坚等取得一些胜利,董卓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此后各路诸侯分裂,各自为政。
后果:汉帝沦为傀儡,各地割据开始
3官渡之战
汉末群雄并起,主要有河北袁绍、河内张杨、兖豫曹操、徐州吕布、扬州袁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南阳张绣等。连年征战后,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取得了大胜。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后果:曹操统一北方
4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208年率领主力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抗击,孙刘联军凭借水军优势,占据地利。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后果:曹操统一被遏止,孙刘力量壮大
5西凉之战
公元211年,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马超于是退兵回到了凉州上邽。
212年,马超潼关之战失败不久,第二次起兵,八月占据冀城,并击败了夏侯渊援军。
213年,原来的西凉刺史韦康旧部下杨阜、姜叙、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反叛。趁马超出兵攻打时机,梁宽、赵衢作为内应偷偷占据冀城。夏侯渊援军赶到后,马超失去了根据地,只得投奔汉中依附张鲁。
后果:曹操统一西北
6合肥之战
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215年,孙权与刘备平分荆州后,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作战,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肥。
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后果:曹操和孙权战线稳定
7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刘备方阵亡吴兰、雷铜、任夔等,曹操方阵亡夏侯渊、赵颙等,所以从阵亡将领来看,曹操的损失较大。但刘备方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见战争过程中,刘备方的局势也不是很乐观。
后果:刘备与曹操战线稳定
8荆州之战
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战争前期,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战争后期,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
后果:蜀国丧失荆州
9夷陵之战
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后果:蜀汉彻底退出荆州区域
10六出祁山
228年到234年,诸葛亮为了贯彻《隆中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六次北伐。魏军统帅为司马懿,六出祁山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占据了一些地方,但是没有改变蜀汉和曹魏对峙的割据。诸葛亮病逝后结束,此后蜀汉基本处于守势。
后果:蜀汉最后的进攻
六出祁山之后,魏蜀吴三国形成对峙,再无大的战争。魏国人口多,经济发达,后期越来越占据优势。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灭亡蜀汉。公元280年,替代魏国的西晋六路并进,灭亡东吴。从184年开始的乱世,到263年终于结束,三国归晋,统一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