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是哪个省的城市啊(悠悠古都之安阳)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1959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视察安阳市文化、历史遗址和考古研究工作,对古都安阳大加赞誉,写下了这段著名诗句。
如今,三千年前的王朝荣耀虽已褪去,但这片土地孕育的灿烂文明却永不会消减。
安阳,简称殷、邺,古称邺城、邺都、相州、彰德等,位于河南省最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自古便是华北平原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汉字的起源地,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

七朝古都
安阳位居中原腹地,地势西高东低,西依巍巍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北临滔滔漳河,与河北省相望。东连濮阳,南邻鹤壁。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广袤无垠。
大山之下,广川之上。洹河、漳河、汤河、淇河等河流一同滋养着这片土地,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润。安阳深得地理、自然环境之“青睐”,拥有农耕、居住、交通等先天优势条件,为古时建城建都,夯实了发展基础。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两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安阳聚居。安阳洹河上游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内,便记录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迹。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领子民从“奄”(今山东省境内)西渡黄河,来到“北蒙”(今安阳市殷都区),建都立业,并改称为“殷”,史称“盘庚迁殷”。

此后,商朝在殷定居,政权稳固,共传八代,历时254年。安阳遂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有固定疆域、长期稳定的都城。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今安阳城区东北、漳河之滨,初筑邺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在邺城建都,共计94年。
殷和邺都是安阳的前身,合称为安阳古都。因此,安阳被誉为“七朝古都”,古都史达348年,建城史则长达3300余年。
纵观历史,除殷、邺以外,安阳先后称魏郡、相州、彰德等,或是国都大邑,或是河朔重镇,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其古都历史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城市名片
千年时光流转,那些往昔的辉煌为安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从殷墟、大运河滑县段(永济渠)到马氏庄园、彰德府城,再到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数不尽的山水、人文景观,皆是古都安阳的靓丽名片。
殷墟,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是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目前已出土甲骨文15万片,陶器数万件,青铜礼器、兵器、玉器、石器等上千件,遗物种类繁多、数量可观。
尤其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至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马氏庄园,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既有北京四合院的宽敞明亮,又借鉴山西晋商大院的规格齐整,同时融合中原地区的建筑特色,整体风格古朴典雅、雄浑庄重,有“中原第一宅”之盛名。
1946年,刘邓大军进入豫北地区,马氏庄园成为刘邓大军指挥所,见证了中国近代风云历史。今庄园西院内保存了这一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遗迹,再现当时情景,以教育后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红旗渠,位于安阳林州市北部,建于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长达1500公里,为大型水利工程类景区,有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虎口崖、凌云亭、络丝潭等重要景点,自然风光秀美绮丽。
红旗渠灌溉面积广,美学价值高,凝聚了人类智慧,展现出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的水长城”。
如今,行走于安阳的街头巷陌,一山一河、各园各馆,承袭古老都城之气息,千年文脉亦隐匿其中,静候世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