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汉川市地图历史(汉川从此再无甄山)

更新时间:2024-12-02 10:48:37

汉川建县,始于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即公元561年,治甑山下,故名甑山县,先后属甑山郡、复州和沔阳郡。甄山,是当时县城所在地。由于历史变迁,甄山在建国后,成为一个村的名头。


1949年手绘地图,标注有甄山。

去年,马鞍乡合村并组,原甄山村与喻河村合并,双方村民均坚持保留原村名,甄山村认为村民较多,喻河村认为是乡政府所在地。据说,为避免纠纷,当地决定把合并后的村更名为马鞍村,并申报上级民政部门审查获批。

一千多年的名头,从此消失。汉川,不应该忘记从哪里来。国务院立法规定,地名命名或更改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历史。

自置县一千四百多年以来,汉川县治四度迁徙,三度更名;甄山书院六次移址,但甄山书院名头从未更改过,汉川这块土地上,最为更古绵长的声音,一是阳台寺的晨钟暮鼓,二是甄山书院朗朗书声。

历史上,甄山的名头也曾消失过一段时间。隋唐时期,“六十四路烟尘,十八路反王”,天下大乱,号称“食人魔王”的朱灿帅部略扰,残忍将甄山县城屠城,吃掉城内居民。作恶多端的朱灿,后被李世民处死。

上世纪七十年代汉川县地图,甄山与喻河两村相距不远。

甄山背后的历史十分厚重,春秋战国时期,吴楚相争拉锯战,甄山便是主战场与战略要塞,也称小别山,与大别山齐名。伍子胥、孙武等名将曾在甄山作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正是出自于此;明代汉川籍名相操江王王道直,死后葬于此地;上世纪,人们在此挖出六条恐龙化石。历史人物之中,尊享“甄山”名头的,也只有两人。唐代名相郝处俊,曾担任甄山县令,唐太宗御赐郝甄山名头。明代桐城教谕张甄山,汉川人,文学成就堪比心学大师王阳明,两人交往甚多。王阳明去世后,张甄山亲笔题写王阳明诗词,至今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与知名旅游景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汉川地图,也有甄山地名。

据了解,法律规定:村名更改,首先需要本村村民三分之二以上人员表决认可;其次,由乡政府报民政局地名办公室审批,面向社会公告公示,无疑异后方可生效。国家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也有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