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曾几简介及个人资料(养生达人曾几)

更新时间:2024-10-02 08:36:10

宋代,是大家眼中一个软弱的朝代,一味求和,步步退让。但不可否认,宋代的经济还是十分发达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幸福指数也相对较高。


宋人孟元老曾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汴京城的繁华盛景,那琳琅满目的小吃,简直是我们现在小吃街都无法比拟的。也正是因此,宋代盛产吃货。


苏轼被贬边远小城,依然创造出东坡肉,引得后人争相仿做。还有梅尧臣,因妻子鱼脍做得好,一众好友们经常提酒带菜的前来品尝,让梅尧臣很是自豪,于是他将妻子做鱼脍的情景写入诗中:


我家少妇磨宝刀,破鳞奋髻如欲飞。

萧萧云叶落盘面,粟粟霜卜为缕衣。

—— 宋·梅尧臣《设脍示坐客》


更有林洪,一生追寻美食,编撰出那本名叫《山居清供》的美食宝典。


美食对于宋人来说,不可或缺。其实在众多宋人中,还隐藏着一位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吃货,那就是曾几。

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那个动荡的年代。在朝堂上,他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爱国志士,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而在生活中,他则是实实在在的养生达人,妥妥吃货。



在曾几现存的诗词里有一百多首诗词与饮食相关,在诗中他提出了自己的饮食观点,要绿色,要新鲜,要搭配合理,这些都与我们现在的养生观完全一致,可以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养生达人。


问讯江南美,人推道院州。

雨前收雀舌,雪底荐猫头。

有客同僧过,频年遣仆求。

故交今五马,解送老庞不。

——宋·曾几《代书抵筠守谭崧老求茶笋》


曾几喜欢江南,因为江南有状如猫头的春笋,还有新鲜的雀舌茶,茶与笋,是文人的标配,清香与淡雅相得益彰。而且江南还有煎茶的好水,“顾渚草芽白,惠山泉水清”。


惠山泉被茶圣陆羽称之为天下第二泉,苏轼、皇甫冉、李绅等都为其清甜甘洌折服,写诗赞叹。曾几当然也不例外,他深知好茶须有好水煎的道理,惠山泉就是他的首选。


十载东都客,春盘种种春。

翠看蔬甲小,黄爱韭苗新。

——宋·曾几《立春》


幽畦小雨馀,一一锦绣段。

春日细春盘,悬知咄嗟办。

——宋·曾几《题摘蔬亭》

曾几爱吃蔬菜,而且喜吃嫩、鲜的蔬菜,为了满足这个爱好,他就亲手种植蔬菜。春日里,一畦畦鲜嫩的小菜,碧油油整齐的排列在菜畦中,看着就让人垂涎。那时候,没有什么化学农药,全都是如假包换的无公害农产品。


当然,曾几如此的悠闲于山野田间,其中也有些许无奈。因其兄得罪秦桧而被罢官,曾几也受到波及,只好避居山野。只是他并未因此郁郁不欢,而是居于山野,就去寻山野的乐趣。每日里躬耕于田间,闲暇时与邻人闲话桑麻,在他眼中也是一种美好。


如同被贬黄州定苏东坡,风雨中独自吟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清晨时,苏东坡穿着布衣布鞋坐在灶头,仔细地炖着他的东坡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味自美”,简陋的小院,那时一定弥漫着浓浓的肉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曾几爱吃,很多食物让他食后经久难忘。



他喜欢吃荔枝,在一次吃过荔枝后,他写道:


异方风物鬓成斑,荔子尝新得破颜。

兰蕙香浮襟解后,雪冰肤在酒酣间。

绝知高味倾瑶柱,示觉丰肌病玉环。

似是看来终不近,寄声龙目尽追攀。

——宋·曾几《荔子》


他将荔枝比作味道极其鲜美的瑶柱,当然,也让他想起了因吃荔枝而累死驿马的杨贵妃。荔枝的美味,让曾几无法抵挡。


朋友为他送来螃蟹,食蟹后,他赞叹道:“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尊前第一流”,他将此称为第一流的风味;吃过槐叶冷淘后,他感慨地说:“汤饼承公荐槐绿,炉芬遣我梦芸香”,梦中他都觉得唇齿留香;吃了用油酥炖的雪梨,他则是:“如梦甘寒千百颗,雪肌相伴出关西”,那种滋味,美的简直无法比喻。


他不仅追求食物的美味,还追求食物的美感。



在他的笔下,沸水煎茶是“疾风骤雨汤声做”;澄澈的清酒是“得非琥珀所成就”;晶莹的荔枝是“玉为肌骨凉无汗”。一切食物在他眼中都有了生命,灵动了起来。


一个爱吃的人,一般都会热爱生活。而充满了烟火气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曾几虽然爱吃,但很有节制,多食蔬菜,少吃肉食,饮酒也多饮自家酿制清淡的酒。《宋史·曾几传》中记载:“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可见他偏重于素食。而关于酒,他的妻子则是酿酒好手,他对妻子酿的酒很是满意,“无论清浊皆可口”,他还悄悄嘱咐妻子,“欣然一笑谓山妻,慎勿轻传殆天授”。他的妻子也是风趣之人,回答曰:“答云妙处须心得,纵有此方无此手。”


大凡爱吃之人,性格都不会太差,而且曾几又很有节制,能够科学合理的饮食。他如果生在我们二十一世纪,一定会成为红遍全国的养生达人,也正是他的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在暮年看上去仍然精神饱满,比同龄人年轻很多,“气貌不类老人”。


“茗椀中超舌界,熏炉上悟尘香”,曾几的一茶一酒,一菜一蔬,都清新鲜纯,相得益彰,并且有了一种超越凡尘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