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九中新增礼贤校区,开启普高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5-03-31 12:13:00

在青岛老城上海路7号,一座承载着125年历史记忆的校园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更迭,这就是青岛九中的前身礼贤中学。2025年3月31日,在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青岛九中礼贤校区官宣正式开办,并于2025年启动招生6个教学班,这也标志着“礼贤”的精神内涵与地理现实历经时代变迁,终于契合归一。这不仅是青岛教育资源布局的重要调整,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与精神传承。

百年文脉:从卫礼贤到八位院士

1900年,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在此创办礼贤书院,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办学理念,开创青岛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百年间,校园中西合璧的建筑、古朴典雅的环境,培育出八位院士及无数仁人志士。“见贤思齐”的校训,成为激励一代代学子追求卓越的精神灯塔。

值得一提的是,礼贤中学第五任校长刘铨法不仅革新教育,更以建筑才华塑造了青岛城市风貌。他设计的栈桥回澜阁、大学路网红墙内中式建筑等,至今仍是青岛的文化符号,印证着教育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历史。

外迁与回归: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2017年,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青岛九中外迁至西海岸中德新区。现代化的校舍、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青岛普高扩招承担了重要使命。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青岛九中外迁三年以后,新任校长、历史教师出身的孙睿不遗余力地挖掘和推介青岛九中的文化根脉和精神传承——礼贤文化和院士精神,使得百廿礼贤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精神气脉和文化生机,九中学子与社会各界对“礼贤”背后的深意与求索越发认同,也给新一代青少年提供了成长和奔赴的方向。

历史与未来遥相呼应,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当下。孙睿在青岛九中完善升级校史馆,讲解卫礼贤和刘诠法的教育故事,输出八位院士的成才路径,创新开设“新六艺”课程(茶道、古琴、射箭等),竭力在新环境中延续礼贤文化,引领师生深度认同并奋发求索。

2025年春天,青岛九中即将开办礼贤校区的消息传来,社会各界和九中校友的关切如潮水般袭来,终于,青岛教育响应社会需求和城市更新号召,让礼贤气脉与礼贤校区合二为一。这一决策既满足了普高扩招需求(新增6个班,提供300个优质学位),在盘活教育资源、筹划下一个十年的同时,更以教育反哺老城复兴,激活上海路“百年学街”的文化基因。

招生新政:面向未来的“礼贤样本”

礼贤校区招生政策凸显“多元选择”与“面向未来”:四个自招班与本部同步招生,分属于2个志愿,分别录取200人和275人,为拔尖学生提供双通道。两个普通班共计100个名额,设4种录取方式,可以与本部人工智能班、外语课改班和普通班分别捆绑招生,也可以单独报考、走读上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礼贤校区将常态化启用两个人工智能教室,为学生提供最现代、优越的物理学习空间,面向未来,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师资与课程: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礼贤校区与本部实行“统一管理、师资共享”。师资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九中名师、新入职的公费师范生、社会招募的专业人才(如重庆数学奥赛教练)及行业拔尖兼职教师。礼贤校区将与本部通过“日集备”、“周教研”、“跨校区授课”等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同步提升。

现任青岛九中党委书记孙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课程设置上,礼贤校区以“社会课堂”为特色:学生可近距离使用市区现有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充分发挥“走出去”优势和便捷条件,而本部则侧重“请进来”,邀请院士、专家入校讲学。两校区将共享艺术节、体育节、研学实践等品牌活动,让礼贤文化与院士精神在不同空间延续。

老城复兴:教育点亮城市未来

“礼贤文化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孙睿书记在采访中强调,学校致力于通过幸福课程、生命教育和利他主义培养,帮助学生找到人生意义。他表示:“礼贤文化与院士精神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与创新卓越的价值追求,这正是我们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礼贤校区的回归,为上海路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活力。这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回归,更是青岛教育对文化根脉的坚守、对育人初心的践行。在这片承载125年荣光的土地上,礼贤文化正以崭新姿态,书写属于青岛、属于未来的教育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