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是什么意思(办事“走后门”这一说法,最早典出何人?)
更新时间:2024-12-05 09:48:54
“走后门”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当今社会意为请托办不正当的事情。但这种请托办事,是真要走“后门”进去吗?最早这一说法,出自何处?又出自何人呢?
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哲宗死后,微宗即位。时任宰相的蔡京为打击旧党,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诗文都不允许传播,这引起了一些官员的极大不满。
一次蔡京出席宴会,席间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大官正坐在案中间审理公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哲宗年间的,即被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因是哲宗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复为百姓。这时,一个下属向蔡京禀报:“国库今天下发了一千贯库银,也是哲宗时的钱文,如何处置?” 蔡京略作思考后悄声说道:“那就从后门搬进来吧!” 这里明显含有讽刺蔡京的意思,“走后门”也由此而来。
另一种说法认为“走后门”一词来自隋代,据酒徒新书《家园》中描述:隋朝官府衙门都是坐北朝南。如果职位很高,可携带家眷上任,则妻儿老小通常都被安置在衙门后宅里。日常公务活动,客人走前门,只有私交甚好的朋友或者晚辈才从后门进入。后来贪腐之风渐盛,为了掩人耳目,就从衙门“后门”进入。
还有人说“走后门”一词来源于宋朝的包拯,由于当时前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经常索要贿赂。于是包拯想出一个办法:打开后门,让老百姓可以随意来告状。这里的“后门”为褒义,有“方便之门”的意思。
由此看来,“走后门”一词意味着某种方便,最初可能不是贬义词,但由于很多交易都见不得光,经常通过“后门”来完成,久而久之就逐渐转化为一个贬义词,喻指利用不正当手段,以达到不可告人的个人利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