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个月证明“丧失原籍”,数十万家庭恐慌无助,台当局突然要查陆配户籍文件

更新时间:2025-04-10 06:37:00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我来台已30年,在这里生儿育女,照顾年迈的公婆,这里早就是我的家。现在突然要我证明什么丧失原籍,我根本不知道去哪找?”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陆配偶(陆配)哽咽表示。民进党当局继驱逐3名主张统一的陆配后,又对岛内其他陆配下手,引发广大民众的恐慌与无助。

舆论压力下有官员疑似背锅

据台湾《联合报》4月9日报道,许多已取得台湾身份的陆配近日接到台“移民署”通知,依据所谓“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相关法规,大陆地区人民在台申请定居者,需提出丧失原籍的正式证明;可先提交书面保证后获得定居证,但未能于3个月内补件者,将依法撤销其定居资格及户籍登记。根据台湾海基会的说法,陆配须回到大陆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请注销大陆户籍证明,并到当地公证处办理公证书,再将公证书正本带回台湾向海基会申请验证后,再缴交给“移民署”。

台湾“移民署”8日声称,为避免两岸双重户籍造成的权利义务冲突,维持两岸人员往来秩序,台湾以单一户籍为基础。“两岸人民关系条例”2004年修正施行前,已在大陆设籍或领用大陆护照的定居者,给予6个月补缴丧失原籍证明的宽限期,其余都应在通知后3个月补齐证明。“移民署”还称,目前已获准在台定居的陆配约14万余人,“多数均已缴附丧失原籍证明,但有部分在台定居对象尚未缴附”。台湾陆委会8日称,“移民署”针对尚未缴丧失原籍证明者请其补件,“是依法行政作为,陆委会支持”。民进党党团干事长吴思瑶9日还称,“执法及台湾的公权力不容挑战,也不容许特殊人士享有特权”。

另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国民党“立委”许宇甄去年提出“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主张缩短陆配取得台湾身份证的年限,从现行的6年改为4年;“立委”游颢今年初再度提出内容相同的草案,结果被退回程序委员会。另一方面,民进党“立委”王定宇等人近日却抛出提案,将陆配入籍台湾的流程回归到所谓的“国籍法”,要求陆配放弃“原国籍”,明显在暗中鼓吹“两国论”,而台“内政部长”刘世芳7日甚至对此称,“这是可以参考的方向”。

上述事件在岛内引起巨大批评,恐逼数十万家庭妻离子散,连民进党“立委”庄瑞雄都批评称法律应“不溯及既往”。据了解,台“移民署”官员承认做法有问题,但他们“还要再进一步和内政部沟通”,因此传出台“移民署长”钟景琨受到高层压力,必须为此负责而“被退休”。据台媒报道,原本要在7月中旬退休的钟景琨,突然传出提前在4月中旬退休的消息,目前已获准。

“不友善氛围正在蔓延”

住在台湾北部的陆配赵女士透露,她26岁来台,如今已55岁,在台湾生活的时间比在大陆还久,如今突然被要求补交文件,让她感到错愕与无奈。她说,许多朋友年久失联,原籍已查无地址,甚至父母也已去世,根本无从办理。赵女士回忆道,当年来台时,曾向大陆公安单位办理相关文件,但时间久远,内容已模糊,如今突然被要求补件,“让人怀疑过去交的资料是遗失了吗?”她认为这样的政策根本是扰民,也质疑当局有意制造台湾人与陆配间的对立,“我们是合法来台的,却被这样对待,真的让人寒心”。她提及有非法入境的外籍移工仍获部分岛内民意代表声援,“为什么我们这些奉公守法、生活数十年的陆配,反而要被这样刁难?”赵女士不禁感叹,“有一股不友善氛围正在蔓延”。

《台湾好报》称,更令人忧心的是,若台湾定居证遭撤销,这些陆配的健保、劳保等基本生活保障将受到影响,甚至牵连未成年子女的身份与受教权,引发家庭系统性的重大连锁冲击。有岛内网民发文称,陆配母亲来台30余年,已持有台湾身份证,一直在台缴纳劳保健保和个税,如今一纸信件要她自证丧失原籍,不然3个月后就要除籍,“是不是欺人太甚啊?”另一名网民说,许多陆配来台多年,早已与对岸亲友断了联系,老家经改建、查无原址了,如今却面临失去健保、居留、社福风险,甚至陷入无户籍的处境,“给我时光机,找到妈妈的除籍证明”。还有陆配说,这是当局行政疏失、数据管理混乱,却让民众承担后果。

“关上大门”的消极信号

国民党“立委”翁晓玲8日表示,陆配能申请到台湾居留证或身份证,当时应已提交丧失大陆户籍的证明,否则如何取得?既然当时查验过,为何主管机关事隔多年又要再查验?这说明之前没有留存相关文件,“如此做法会造成陆配不必要的困扰”。她批评,这很明显是政治打压。国民党“立委”陈玉珍直言,若当年申请时数据已齐全,不应该把新的规定强加在2004年之前合法申请的陆配身上,“根本不合理”。她说,这些人来台多年已生活安稳,倘若真的无法取得证明,应由台“移民署”协助处理,不应该让人感觉被刁难。

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会长钟锦明称,“就像台湾人不可能同时有台北和高雄的户籍,大陆方面也不可能让一个人同时有大陆和台湾的身份”,问题的根本在于两岸仍缺乏协调机制。他呼吁民进党当局积极与大陆方面协商。

同样是陆配的国民党中常委何鹰鹭透露,一天就有3个陆配反映她们来台已经30年以上,早已注销大陆户籍,经过这么多年,资料文件怎么还会在?台湾新住民发展协会名誉理事长徐春莺提及,早年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台湾人、但在大陆生的孩子,一种是没有在大陆报户口,拿着一次性的临时出境证回台湾报户口;另一种是报了大陆户口后放弃,回到台湾报户口。2004年以前,台湾没有要求缴丧失原籍证明,他们报完台湾的户口后,就没有保留资料,有些陆配反映,孩子都已经二三十岁了,在大陆已经没有身份,现在“移民署”突然要资料,要到哪里去找?

台湾中时电子报称,高达数万名陆配是早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2004年修正前来台,在大陆早已无亲人,民进党当局此举“恐严重影响人权”。尤其是2004年前,一些台商与陆配在大陆所生的子女、事后回到台湾入籍者,也都纷纷收到此通知信函,作法已矫枉过正。

《联合报》评论称,此前为了驱离3名陆配,台“内政部长”刘世芳批陆配亚亚“不是简单的妈妈”,后来台北第一女子中学老师区桂芝批评赖清德将对岸定调为“敌对国家”,又被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质疑她是否适任,“意图用政治权威欺压平民”。文章批评民进党当局用各种手段限缩言论、催化仇恨,不惜对台湾社会造成长期伤害。

台湾《旺报》的社评称,几十年来,两岸通过产经、文化、教育及婚姻亲缘等方方面面建构起来的种种新联系,不但抚平了之前的伤痕和仇恨,消融了冷战堆积出的怀疑与误解,也使两岸社会的相互理解、相互参与达到新高。如今赖清德当局林林总总的举动虽各有说词,却清晰传递两岸互动“关上大门”的消极信号,而民间有识之士能做的,就是理直气壮、依法依规推进有序、透明、健康的两岸交流,“敞敞亮亮地展现台湾社会的另一种态度和声音,稳住急速坠落的两岸和平”。文章称,让两岸关系再次凝聚向前向好的动能,只有靠守住“交流不能断”这条底线,对大陆和国际社会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台湾许多人珍惜两岸互动往来的成果、坚持和解、拒绝走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