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传递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共同心声
“加强对话深化理解”“巧用善用科技赋能”“尊重文明多样性”……新华通讯社与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简称“马新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11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汇聚中国-东盟合作新动能”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认为媒体智库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增进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增添新活力、汇聚新动能。
加强对话交流,推动区域合作
本届论坛汇聚中国与东盟国家160余家媒体、智库、政府部门和企业约260名代表。与会嘉宾表示,本届论坛凝聚共识,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传递心声,在百年变局中协同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马来西亚副总理法迪拉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稳定性、世界遭遇地缘政治变化的时代,媒体和智库在弥合不同观点、提供决策参考及推动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讨论普遍关心的问题需要开放交流的窗口,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就是这样的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亭表示,多个国家、多个主体、多种角色通过对话,形成共识,破除偏见,让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声音、立场和观点在国际舆论场上获得更广泛关注。
老挝巴特寮通讯社副社长西婉赛·西潘卡姆表示,东盟各国嘉宾围绕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助力共绘中国-东盟合作未来愿景,进一步提升在全球舞台上的集体声音与影响力。
拥抱智能浪潮,迎接时代变革
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媒体智库应当主动拥抱技术革命,善用人工智能之利,巧用人工智能之智,引导社会理性认识技术变革,推动构建兼具创新活力和安全底线的智能未来。
马新社主席黄振威认为,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能优化传统新闻内容叙述与视觉呈现,使其更加贴近全球年轻受众喜好,有助于打破长期由西方主导的文化传媒市场。他表示,期待双方媒体机构联合发起更多内容共创和人工智能培训项目,以进一步加强全球南方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互动与合作,为全球知识体系贡献智慧。
世界华文媒体集团主席张聪指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媒体与智库带来技术赋能与创新机遇。她呼吁媒体与智库坚守使命,通过巧用、善用科技手段以改善传播方式、触达更多受众、传播优质内容,助力社会顺利跨越科技变革期,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面对智能浪潮带来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各国应坚持“赋能而非替代”原则,持续提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与公平性,确保技术始终向善而行。
马来西亚通信部长法赫米·法齐勒呼吁,在如今信息过载的时代,媒体智库应主动作为,始终确保准确、真实、负责任的行业生态。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呼吁,中国与东盟共同建立有效机制,携手维护信息的安全与畅通。“信息畅通,才能心意相通。唯有心意相通,方可合作无间。”
尊重多元文明,互鉴共促发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在本届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吉隆坡共识明确指出,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已成为加强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支柱。与会嘉宾对此高度认同,并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进一步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携手树立全球南方合作的新典范。
“文明不是静止不变的丰碑,而是一场持续进行的深度对话。”印尼-中国伙伴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韦珍玉呼吁,在当今危机频发、挑战重重的国际局势下,全球南方应更加倡导“和而不同、互惠共赢”的文明互鉴理念,为建设多元共生的世界文明注入新动能。她强调,区域各国需通过对话促进知识共享、文明交流与增进理解,推动实现亚洲共同愿景。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的身份、文明和文化应当成为我们的力量所在,区域合作应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欣赏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之上。”缅甸宣传部媒体发展司司长迪达丁在出席论坛时说。
日前,缅甸遭遇强烈地震,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各国紧急驰援并与缅甸民众共克时艰。迪达丁感慨道:“我深信,这些救援不仅体现出区域内的‘一家亲’团结精神,更展现出我们共享文明所蕴藏的宝贵价值,展现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巨大诚意。”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任兼高级研究员本恩·纳戈拉指出,文明交流是跨文化沟通的核心内容,也是全球南方尤为关注的议题。作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东盟各国尊重多元文化、推动文明互鉴,为共享发展机遇提供支持。这样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将为应对挑战提供强大支撑,也为通向充满光明的未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