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获批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记者昨天从市数据局获悉,国家数据局日前批复同意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7个地区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市数据局副局长周胜昔介绍,能够在全国众多申报的省区市脱颖而出,标志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有优势、有亮点。“这也是我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的重要成绩。”他表示。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如互联网、物联网、5G等)为主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广泛应用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活动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新型经济形态。据了解,2024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指直接为数字技术研发、生产、应用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等)增加值为1581.9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361.2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和3.0%。
另外,我市算力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24年,市级政务云计算资源接入系统数达545个,计算能力达19.5万核,存储容量达40960TB,全市智算规模达到1万P,同比增长20倍。建成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汇聚智能算力3000P、通用算力10万核,提供5大类43项集算力、数据、模型一体化的服务。
我市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带动天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底,全市平台企业达到207家,实现营收5800亿元,同比增长23%,税收同比增长32%。在灵活用工领域,培育了以云账户为代表的灵活用工服务平台,为超过1.1亿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2024年,云账户实现收入1220亿元,纳税74亿元,位居全国灵活用工领域首位。在网络货运领域,汇聚了满运、G7易流、货拉拉等网络货运企业129家,整合全国24.5%社会运力和33.4%驾驶员数据,网络货运运单量占全国运单总量30%以上。在循环经济领域,建立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交易制度体系,去年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天津,为有效整合全国再生资源、发展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带来良好发展前景。
我市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将聚焦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适数化改革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开展针对性试点试验。“将梳理重要政策、重大改革、综合授权事项、预期成果、重大工程项目等清单,编制具体建设方案,着力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争当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破局‘先行者’、创新策源‘排头兵’。”周胜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