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聚集雄安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聚集雄安

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俯瞰。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与容城县上坡小学签订“手拉手”合作协议;北京通州区幼儿园、天津“三校一园”等16所学校签约合作;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年内实现全面开工,第二批5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进入总规方案确定及前期手续办理阶段;中国人民大学牵手雄安共建一体化校区……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聚集雄安。
线上线下“同上一堂课”
走进容东片区金源小学,绿草如茵的操场上,陈思正带着学生玩游戏。陈思是土生土长的安新县人,2022年大学毕业后成为金源小学大队辅导员,学生全是回迁居民子女和疏解人员子女。
这所学校通过“京雄”“津雄”教育联盟机制,与北京、天津的名校共享课程资源,常态化开展线上联合教研,教师们定期参与京津名师课堂观摩和培训,教学理念和能力显著提升。
“去年我校与天津市鞍山道小学和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两地学生通过云端共学、线下互动,同上一堂课。”陈思表示,带学生到北京铁道兵纪念馆、北京党史纪念馆等地与北京师生共同研学,与走进金源小学交流互动的天津青少年交朋友,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这在8年前想都不敢想。
在雄安新区,像金源小学这样的优质学校还有很多。这些鲜活的故事,正是雄安教育从“追赶”到“并跑”的生动注脚。
8年来,京津冀与雄安以结对帮扶、学校联盟、委托管理、开办分校、合作办学等形式签约帮扶雄安,雄安新区“家门口”优质学校达74所,其中北京32所,天津20所,河北22所。
“双向奔赴”硕果累累
作为北京援建雄安三校一院“交钥匙”工程之一,2023年9月,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正式开学;去年9月,雄安新区首家教育集团——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育集团揭牌成立,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正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走进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一场“知行共融·创见未来”科学月活动正掀起科学与创新的热潮。包括数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艺术等十余个学科的20余项活动,既有严谨的学术探究,又有充满趣味的实践挑战,校园里洋溢着科技与人文浪漫交织的氛围。
现代化的教学楼内,传统教室被合班教室、公共学习区和讨论区代替,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融合蔚然成风。
学生聂宇霖参加了趣味抢答活动,他说:“真正的创新,从不畏惧失败。”同学们尽情探索科学与技术的奥秘,创新热情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让优秀被看见,让美好被肯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初一2班教室,星光闪耀“十八件事”展板格外引人注目。班主任樊文君介绍,从学生入学两周前的家访起,他就开始设计如何让“做杰出的中国人”理念浸润到学生的成长中。他结合学生成长的读书、行走、挑战、服务等“十八件事”,将每名学生的点滴进步展示在展板上,鼓励学生从点滴小事开始“做杰出的人”。
京雄教育双向奔赴的氛围下,雄安与京津冀名校合作不断扩大。雄安新区以委托办学模式引入中芬教育协会、北京幼师集团、北京爱弥尔教育等优质资源,形成了教育多元供给模式;雄县职教中心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了“3+2”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雄安新区与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联办计算机应用专业天津春季高考班等。
名校“生根”共赴未来
春日的雄安,和风拂面,繁花似锦。一场关乎教育的对话在雄安新区教育局展开。
一位疏解企业代表提问:“很担心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是否能保障?”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我们不仅引入京津冀名校的资源,更要让这些资源‘生根’。”
据介绍,雄安新区已通过领航名校长工作室模式形成“跟岗研修”等机制,“未来三年,所有新入职教师都将完成岗前赋能计划。”
这位负责人介绍,2025年雄安新区将重点开展“春笋”工程,协助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区一期各组团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年内实现全面开工;启动“繁花”工程,以北京市援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为引领开展集团化办学,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等学校拓展合作;科学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在新建片区开办10所学校,同时满足15分钟到校就学需求;实施“春晖”工程、“爱禾计划”,在8所与京津冀合作办学的当地幼儿园开办托班、增加托位300个。
走出会议室,远处一座座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预示着这片土地上的教育图景——既有京津冀优质资源的厚植,更有当地创新的“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