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亮:用“信用金钥匙”开启中小微企业的春天丨创新创业深圳人

一家工艺品商行,可能因为一笔几十万元的贷款走出困境;一家初创型科技企业,可能因为一份报告而迎来转机。这背后离不开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征信”)的努力。
“征信助力金融机构的每一笔资金都流向准确且安全,是企业打开‘政策红利之门’的‘信用金钥匙',还能协助政府部门打击失信行为,鼓励诚信之举,等等。”在谈到征信在社会经济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时,深圳征信创始团队成员、副总经理李亮说。

“通字”金融产品让融资从“急难愁”到“稳快顺”
2023-2024年,深圳征信推出了“个体通”“科技初创通”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之“渴”。
去年,新伟堂工艺品商行因临近年底生意旺季,计划多购进货品,但咨询了多家银行都无法办理贷款,后来通过“个体深信贷”成功获得银行审批的30万贷款额度,解了燃眉之急。
“个体工商户占深圳商事主体总量近四成,但因经营规模较小、贷款额度低、缺少房产等固定资产抵押物,经营稳定性难以判断,银行对服务它们存在顾虑。我们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指导下,与银行合作开发了‘个体通’(个体深信贷),依托政府‘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和多维度政务数据,综合评估经营稳定性以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目前,已经有几千户个体工商户获得贷款,且未出现本金逾期。个体工商户通过‘深i企’中的‘深i个’完成注册和身份绑定后,最快1分钟即可获得借款额度。”李亮说。截至2025年3月末,“个体通”已服务7720家个体工商户,促成授信额度超14亿元。
深圳市达益信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的制衣设备制造企业,因急需资金申请“科技初创通”贷款。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经授权后调用达益信在政府部门的社保、知识产权、交易数据等信用数据,向银行出具征信报告,助其获160万元贷款,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

“‘科技初创通’聚焦初创型科技企业,就像一位专注挖掘优质潜力新星的‘星探’。”李亮说。“深圳440万余户商事主体中大量初创企业潜力巨大却未充分发掘。我们通过筛选,识别出约20万家具有有效知识产权的初创企业,构建基本面刻画、人才竞争力和未来成长力三大模型,帮助银行更好服务这些企业。”截至2025年3月末,“科技初创通”已服务2516家初创科技企业,累计放款金额超27亿元。
为公共服务“加分”,为社会治理“放哨”
李亮介绍,除了以上系列金融产品,深圳征信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同样“玩出了新花样”。
以“福田信福分”为例,深圳征信使用数据模型对福田区所有企业进行评分,福田区根据评分发布了“信福贷”“信福租”“信福招”等服务,企业的“信福分”越高,能享受的服务就越多。“比如政府每年会为获得积分较高的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招聘岗位,以减轻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在筹备开店时,能获得网点商圈同业经营的数据分析服务,从而清晰了解意向店铺所在区域的同行数量、经营情况以及平均租金等信息,为商业决策提供参考等。”李亮表示。
电动自行车管理是社会治理中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怎么办?深圳征信在市信用办的指导下,开发了“信用哨兵”产品,它整合包括识别电动自行车销售商户的详细信息、过往对于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的检查结果等数据,帮助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电动车销售网点进行全面监管,将不合规产品拦截在市场之外,为城市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征信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以及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已初试啼声。“未来,我们希望在社保、不动产等涉企信用数据的基础上,政府能进一步推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归集税务、金融领域等数据,提升我们为企业信用精准‘画像’的能力,并依托平台加快推进深港两地企业征信报告互联互查,实现跨境征信数据流通,助力大湾区融合发展,努力把分布在各部门、各地区、各层级的信用数据‘珍珠’,串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项链’。另外,还希望平台能成为政策‘导航仪’,智能匹配企业可享受的各级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李亮表示。
来源 / 深圳特区报
编辑 / 刘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