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GDP同比增长6.0%,一季度山东经济何以“开门红”?

【编者按】
新时代新济南,面临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肩负着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使命。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时政融媒工作室在集团所属各媒体开设“趵眼”栏目,以“深度观察、读懂济南”为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握发展大势、紧跟时政热点,从鲜活的事例切入,从更高的站位思考,让广大读者读懂新闻中的新闻、明晓决策中的考量、辨识政策中的深意,为加快省会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一季度山东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4月2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成绩单”——生产总值23466亿元,同比增长6.0%。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今年以来,山东接连打出扩大内需“组合拳”,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用足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全省经济运行延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呈现哪些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山东又将如何迎难而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经济大省“挑大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山东聚焦稳增长重点领域,统筹抓好一揽子存量、增量政策落实落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季度经济增速为实现全年既定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在投资、消费、出口、项目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和新兴产业等方面均有亮眼表现。
比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省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再比如,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截至3月末,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9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8.5%,超时序进度3.5个百分点;年度拟竣工投产项目已投产996个、新贡献产值909亿元。
从一季度“成绩单”,可以更好读懂山东经济的优势所在与未来趋势。
从生产端看。农业生产平稳有序,蔬、果、肉、蛋等主要农产品量足价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2%,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有力保障全省经济大局稳定。服务业提质增效,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多,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2%。
从转型升级看。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改造,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升级类产品增长较快,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增长76.2%、25.4%。升级类投资发展向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7.1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7.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需求回升,限额以上单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50.2%和29.9%。
从民生保障看。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增长6.0%;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6%。
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跑好“第一棒”,创造性落实重大战略部署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跑好“第一棒”,对于稳预期、提信心、增动能至关重要。
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是一系列实打实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着眼全国大局和山东实际,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强力举措扩内需、优结构、增动能、激活力。
调节运行精准有效,才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山东健全完善运行监测、政策制定、推进落实工作机制,省领导带队深入16市督导复工复产、工业运行、服务业发展,接续推出政策清单40条、提振消费20条、“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和支持政策,建立“鲁惠通”政策兑现平台,推动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各项政策集成发力、撬动明显。
改革创新,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今年以来,全省系统部署了10大标志性改革、92项年度重点任务,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1+4”政策体系,集中做强18条标志性产业链和66条重点产业链,围绕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谋划128个重点项目,“一企一策”制定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改革转型方案,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引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战略牵引方面,全省出台加强与黄河流域省份战略协同的指导意见,推出220个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印发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新启动75个以上乡村振兴省级片区、200个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6个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5%。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占比79.8%。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开工37所,新改造村卫生室4922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632张,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5%。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9%和22.9%。
实施“头号工程”,高标准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山东是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近年来,全省创造性谋划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标准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今年一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87.8%,1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当前,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健向好,延续去年高位增长的运行态势,正掀起一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发力的深刻变革。
3月28日,全省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把工业做大做强做优,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扎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将持续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促发展,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
塑强现代化工业体系方面,传统产业重在提质焕新,加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改提级行动;优势产业重在锻长长板,重点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等行动;新兴产业重在聚链成群,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未来产业重在打造生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遴选元宇宙创新名品和应用名景10个以上,培育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区。
与此同时,山东今年还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国家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高标准建设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培育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0家左右,全年发布研发需求200项以上,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以上。
内外兼修挖潜释能,“三驾马车”愈发稳健有力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成效良好、带动消费超310亿元,商文旅体健加速融合;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一季度增长17.5%、拉动全部投资5.1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实现8203.4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一季度,山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愈发稳健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山东将持续推动全省消费扩容提质,加力扩围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好惠企利民。建设一批特色美食街区,打造一批美食旅游线路,推出一批家政品牌。研究出台支持新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全省直播电商网零额年均增长15%以上。完善全省73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18个智慧商圈、31条省级示范步行街、30个特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
投资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山东将抓住施工黄金期,推动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能干多快干多快,力争上半年完成投资1.4万亿元以上;盯紧推动3900多个拟竣工投产项目,力争二季度再投产600个以上。同时,加力抓好“两重”“两新”项目争取和推进建设,提速756个“七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
山东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外贸发展基本盘稳固,有条件继续推动进出口向好发展。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山东将不断加大新市场开拓力度,强化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布局,持续做好稳外贸政策储备,全力保障全年外贸实现稳量提质。根据日前发布的“2025年外贸稳量提质十大行动”计划,今年将在市场开拓、跨境电商、海外仓跃升等领域持续发力。
良好开局彰显经济韧性与潜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山东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 范俐鑫 设计:陈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