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香港未来如何发展?港区委员这样说↓

更新时间:2025-03-11 10:30:00

“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不是一句空话,香港的未来在于与国家同频共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北京社团总会会长施荣怀的一席话,道出了全体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心声。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北京社团总会会长施荣怀表示,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不是一句空话,香港的未来在于与国家同频共振。

3月10日,施荣怀出席两会“委员通道”采访报道活动。他说,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巩固提升“三个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图为会议开始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中通社

在现场,他分享了自身家族从事贸易的故事。施荣怀表示,我们常说“食四方饭,做中国事”,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这不是一句空话,香港的未来在于与国家同频共振。他表示,回港之后将带头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继续发扬狮子山精神,敢赢敢闯,为国家发展贡献香港力量”。

发挥香港优势助力国家服贸服务全球

开年以来,内地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全球爆红,《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票房连创新高,二者在两会期间成为热词。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亦颇多感悟:两者的成功启示香港,必须发挥香港优势,助力国家服务贸易服务全球。


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

“我深信国家在不同行业将会有更多像《哪吒2》、深度求索这样的成功例子,许多服务性企业将慢慢从本地领先,发展到中国领先、世界领先。”林建岳说,中国企业可以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性价比高、体验很好的服务。看到这个趋势,他表示,香港贸易发展局将会更加积极与商务部合作,借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平台,推动“中国服务 服务全球”这一目标,助力内地有优势的服务企业,拓展全球市场。他亦建议在“十五五”规划中加入“中国服务服务全球”,发展全球服务链的目标,大力发展“未来产业”与“未来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同时,推动更多中国服务企业用好香港平台,强化香港“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与覆盖面,支援一批推动服务业开展国际合作的平台。

增强经济发展信心和强国建设信念

全国政协大会闭幕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交银国际董事谭岳衡表示:“参加这次会议,我最大的感受是增强了经济发展信心和强国建设的信念。”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交银国际董事谭岳衡

谭岳衡表示,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变,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经过多年来的转型发展,国家经济结构向优、科技融合突破,新动能已经形成,新的发展势头已经确立。他强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香港立法会议员,要带着会议赋予的信心和信念,按照习近平主席“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协商、监督和议政水平,搭建好落实中央决策和汇聚智慧力量的桥梁纽带,围绕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做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提出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为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履职尽责,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杨莉珊接受港商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政协会议进行得非常顺利,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她强调,香港将迎来更多机遇,自己将全力以赴,关注支持青少年成长发展,为香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观察】

提振消费:从“买产品”到“买生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振消费”被置于经济工作之首。这不仅比去年报告排序前移,更细化出涵盖消费能力、供给质量、消费环境等十大具体抓手。

实际上,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前,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

提振消费之重要性,从下面的数字中就可见一斑。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于日前的经济主题记者会提到: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3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3.5%;同时,服务消费延续良好增长态势,服务零售额增长6.2%,增速远高于社零,成为消费新的增长点。但他亦指,国内需求不足,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

当前,我国14亿人的消费需求正经历深刻嬗变——从单纯的商品消费,转向对服务、体验、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复合型追求。这种转变,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可感:曾经以购物为主力的商业综合体,如今纷纷转型为“体验工场”;餐饮店铺开始嫁接艺术展览,书店变身文化沙龙……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买得到”,而更追求“买得值”“买得美”。这种需求升级与服务供给之间的错位,恰恰构成了消费提振的关键突破口。

记得同场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回答记者本人提问时,亦曾阐述提振消费的具体举措: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直接注入消费市场,比去年翻了一番,并将手机、平板等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民生领域投入加码与消费环境优化形成组合拳,财政金融联动政策更添新招。此可谓:以实打实的举措,解近渴、谋远虑。

港商记者杨琪在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提问。

观察两会讨论可以发现,决策层对消费的认知,已然超越传统经济刺激层面。当教育、医疗、文旅等民生领域逐步开放,当商旅文体健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这场消费提振行动实质是在重构国民生活品质的坐标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提振消费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民生卷;不仅是短期刺激,更是高质量发展之长远布局。

忽而想起了香港,这两年零售业出现了连续下行之势;决策者、持份者、从业者是否可以从14亿人消费需求嬗变中有所启示呢?

香港商报记者 杨琪


来源:香港商报网

记者:两会报道组

编辑:佐一

封面:杨亮

校对:海绵

监制:雨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