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进入第三年,这项工作缘何排在首位?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04-09 08:31:00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南充达州给出了第三份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4月7日,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达州举行。从会上安排的2025年组团发展工作要点看,6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95项重点任务、十大专项行动,瞄准省委省政府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突出对外大通道建设,构建四川东向北向开放高地;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造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样板;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4月7日,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达州召开。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摄

围绕任务清单协同发力,将促两市经济引领力、要素集聚力、区域辐射力明显增强。

一条高铁将打开发展新空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位列2025年任务清单十大专项行动之首。具体而言,包括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南充至大竹高速公路及营达高速涌兴互通连接线等重点事项。

“成达万高铁通车后,成都到达州通行时间将缩短至70分钟至90分钟,成为成都至川东北经济区最便捷的通道,助力沿线经济繁荣活跃。”与会人员对该条高铁充满期待。

2024年12月,成达万高铁渠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安装。达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全省交通格局来看,川东北经济区需要这条高铁。目前,走公路,南充、达州至成都最快分别需要2.5小时和4.5小时;走铁路,也分别需要2小时和3小时。尽管达州金垭机场可直飞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但机场至市区有一定距离,仍有不方便和出行成本高的短板。

横向对比,川南经济区已拥有成贵高铁、绵泸高铁、成宜高铁等通道,可与成都等中心城市快捷联系,反观达州、南充两市东向出川方向,尚无高铁直连中心城市,仅有普铁列车和动车,交通掣肘区域振兴发展。

力争成达万高铁早日通车,是南充、达州两地的共同愿望。此次联席会上,遂宁市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达万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出席,共商加快高铁建设举措。

会议审议了将由达州、南充、遂宁3市签署的《加快成达万高铁建设合作备忘录》,明确协同加强地方服务保障,加快辖区内工程建设进度,并与铁路方建立会商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打通对外大通道与完善内部交通网络并重。目前,阆(中)营(山)高速正冲刺2026年建成通车。除串联南充的阆中、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个县(市)外,还将顺接营(山)达(州)高速。两地明确,携手推动毗邻国省干道连接交会,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互通畅联。

两个60%基础上的工业振兴

“商用车制造领域,零部件产品可互采互用;纺织服装领域,可推进面辅料采购、物流贸易等就近配套。”联席会议上,双方充分讨论产业配套协作可能,决定编制两地工业企业产品目录,促进产品供需对接。

两地主导产业有不少相似之处,近年来合力打造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轻纺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会上提及两个60%——去年,南充、达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3.3亿元,占川东北经济区比重超60%;两地工业增加值达1072亿元,占川东北经济区比重达60%。然而从整体看,川东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振兴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对标省委“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以工业振兴引领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振兴”成为联席会议上的高频词。两地明确,实施工业协作发展专项行动,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作为天然气资源富集地,两地化工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值得关注。去年以来,两地投产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个百亿项目,新获批2个省级化工园区,产业发展站上新台阶。

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张力 摄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王利 摄

在两地政府推动下,9家高校和企业现场签订“共建四川省酸性天然气创新联合体”协议,按照“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思路,推动酸性天然气开发利用及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锻长板之外,要补短板。比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真空装备、钠离子电池等新赛道产业和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今年,南充、达州均提出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3000亿元,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7年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8000亿元目标更近一步,经济引领力、要素集聚力、区域辐射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从一排窗口找突破口

走进南充市嘉陵区行政审批局,从一排窗口中很容易找到“南达窗口”。该局局长赵辉介绍,“南达窗口”可办理跨区域通办事项255项,有企业异地注册、流动人口异地就业等高频事项。

群众正在南充市嘉陵区行政审批局窗口办理业务。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摄

推动组团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两地在便民服务、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实施专项行动。

“我们与川北医学院在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合作紧密。”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教育科党支部副书记唐晶晶介绍,去年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名医师被聘为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医疗卫生专科联盟,强化远程医疗诊疗合作、重点领域医疗信息共享、医保基金监管协同等,两市实施多项举措促共同发展,努力让两地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同为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两地将着力打造一体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记者从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两地将联合举办技能培训,组织重点用工企业举办区域性劳务对接专场招聘会,促进产业发展与充分就业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