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经济火
本报记者 张 枨
“呜——”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轰鸣声,一列搭载着110个标准集装箱、满载各类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的中欧班列,缓缓抵达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
二连海关关员孙志宏和王昊攀爬梯子登上中欧班列开展检查。仔细查验火车机头、驾驶室以及工作人员随身物品,确认无异常后,两人快速赶往集装箱查验场站,打开集装箱,核对布控指令,查验货物,拍摄图片,录入查验系统……在箱门的开开合合中,半个小时后,查验工作告一段落。
“为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我们积极推进‘铁路进境快速通关’业务运行模式,并综合运用无人机、全天候多功能查验车等智慧监管设备提高监管效能,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确保中欧班列货物‘随到、随查、随放’。”孙志宏告诉记者。
截至今年2月底,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货运量已突破1700万吨,开行班列超1.8万列。
针对口岸联检部门多,通关业务配合环节多的实际,近年来,二连浩特市整合市商务局、市外事办、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12个部门、102个支部、1300余名党员组成了口岸联合党工委。
二连浩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文介绍,在口岸联合党工委的引领下,成员单位积极合作,通过深化“铁路进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应用,开展“车边直提”等业务改革,推广应用“边检通”口岸备案预约申报系统,实行“核查前置、快捷通行”查验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现在报关员全天候全时段申报,实现税费电子支付且无需查验,也不用在通关作业现场和货场之间往返奔波,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大幅缩短,特别方便。”中国外运华北有限公司二连浩特分公司铁路货代部主管刘洋说。
在口岸联合党工委成员单位的努力下,不光铁路口岸通关效率得到有效改善,公路口岸通关效率也出现了新变化,相关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便利通关“红利”,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
卸货、入仓、分发、装车、出口输送……在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工人们忙碌地装载发往蒙古国的果蔬运输车。
“新鲜果蔬属于易腐品类,我们公司在保险、包装、运输上都下了大力气,再加上二连海关为果蔬出口开辟了‘绿色通道’监管服务模式,优先办理出口果蔬查验及放行手续,确保生鲜果蔬当天到达、当天验放,这样高效顺畅的通关环境给了公司扩大出口业务的底气。”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龙说。
近年来,二连浩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主动服务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国际邮件交换局出口业务全面恢复,8座以下小车实现常态化通关,公路口岸24小时货运通关试运行工作圆满完成,2024年进出口货运量、贸易额、出入境人员、中欧班列列数4项指标全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